同為7級核事故, 福島似乎沒有切爾諾貝利那么可怕, 現在極限將至
而我們之所以覺得福島核事故沒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那么可怕,是因為日本低調處理的結果,所以福島核事故的余波很快便煙消云散了。
輿論是可以消散,但是特大核事故所帶來的災難并不會消散,現在極限將至。
什么極限呢?還要從頭說起。
在福島核電站因冷卻系統受損發生爆炸和泄漏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阻止爆炸的進一步發生。
要阻止核電站發生后續爆炸,就必須要盡快讓反應堆冷卻下來。
而最為直接的冷卻辦法就是注水,事實上也的確這樣做了。
爆炸是止住了,可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這些用于冷卻的水,要知道這些水可都是受到了嚴重核污染的水啊。
而且受到核污染的水還不僅僅是這些用于冷卻的水,還有地下水。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么核電站下面會有地下水?原因很簡單,選址失誤嘛。
這下好了,別的不說,僅僅是核污染廢水,福島核電站每天就能出產幾百噸。
這些水怎么辦?這些受到嚴重核污染的廢水沒有辦法向任何地方排放,只能存起來。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福島核電站舊址上建起了大量的藍色儲水罐用于儲存核污染廢水。
總是這樣存水也不是個事,還是得想辦法減少廢水。
要想減少污染水,無非兩個辦法,一個是過濾,一個是隔絕。
過濾就是建立過濾系統除去廢水中的污染物,然后排放。
隔絕就是將地下水和反應堆隔絕開來,日本所采用的辦法就是建設凍土墻。
結果凍土墻縫隙太多,無法有效隔絕,而過濾設備想要完全去除廢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也是做不到的。
結果白忙活白天,最后還是得繼續存水。
每天幾百噸的核污染廢水啊,很快就聚沙成塔。
現在福島核事故的廢水總儲量已經達到了110萬噸以上,十分驚人。
這種狀況是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了,原因有二,其一廢水的儲存能力是有限的。
其二核污染廢水導致儲水罐老化,漏水已經發生。
怎么辦?辦法有三,其一,將廢水封住之后埋入地下,雖然會產生污染,但污染較小。
其二,加速廢水的蒸發,使其進入大氣,這種污染也相對較小。
其三,直接把廢水排大海里,此種做法的后果可想而知。
雖然最終的處理方法還沒有定論,但目前大多支持第三種方法。
因為根據初步計算,第三種方案的花費只有幾十億日元,而前兩種方法都得以千億計算。
要知道這些核污染廢水一旦排放到大自然中,后果不堪設想,要大自然消化掉是不可能的。
因為僅其中的放射性物質碘129的半衰期就在千年以上。
據計算,福島核污染廢水的存儲極限將會在2022年到來,屆時,三種方案必擇其一。
近現代有兩次重大的核事故。
一次就是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而另一次就是發生在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
福島核事故的起因是因為發生在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由于大地震的緣故,誘發了大規模的海嘯,福島核電站的冷卻系統因此受損,冷卻系統受損后直接導致了反應堆過熱,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爆炸和泄漏隨之發生。
對于福島核事故,所有人都有印象,但印象并不深,感覺上這此事故的余波很快就過去了,可能你不知道,福島核事故是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級的重大核事故。
國際原子能機構按照事故的嚴重程度將核事故分為7個不同的等級。
5級以上的核事故就是具有場外風險的重大核事故,而7級為最高等級,也就是特大核事故,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福島核事故都同屬7級。